全国乘用车联席会日前公布的7月份全国车市产销数据显示,2023年7月,中国乘用车市场零售量达到177.5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下降6.3%。
此次7月汽车零售量是年内次新高,作为对比,往年的7月一般是全年中销量次低的月份,因此今年7月的走势较强。
1-7月累计零售1,129.9万辆,同比增长1.9%。
按阵营来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仍然在增长。7月自主品牌零售94万辆,同比增长15%。 2023年7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3.2%,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2023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0%,相对于2022年同期增加4.4个百分点。头部自主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奇瑞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7月合资品牌零售59万辆,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11%。7月的德系品牌零售份额20.8%,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5.8%,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7.7%,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
7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20%。但1-7月累计零售同比增长11%。
按动力类型划分,新能源车增速一骑绝尘。7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4.1万辆,同比增长31.9%。今年以来累计零售372.5万辆,同比增长36.3%。
7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36.1%,较去年同期26.8%的渗透率提升9.3个百分点。7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59.7%;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20.3%;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5.1%。主流合资品牌中,南北大众强势领先,新能源车批发21,920辆,可谓是“鹤立鸡群”。
7月普通混合动力乘用车批发6.4万辆,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11%。其中一汽丰田24,636辆、广汽丰田22,385辆、东风本田4,703辆、广汽乘用车4,066辆、广汽本田3,232辆、东风日产2,166辆、长安福特1,299辆,混合动力市场表现持续弱化。
自主品牌份额的提升充分验证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新能源领域表现出色的企业均处于增势。按车企零售排名来看,也符合上述趋势。比亚迪排名第一,吉利、长安位列第3、第4,南、北大众依然强势,分别排名第5、第2。日系中除了绝对强势的南北丰田还能进入前10之外,其他日系均无缘排行榜。
出口方面同样保持高增长态势。乘联会统计口径下的7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1万辆,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4%。1-7月乘用车出口199万辆,同比增长81%。7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8%。随着出口运力的提升,7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24.8万辆,同比增长56%,环比基本持平;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6万辆,同比增90%。根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再度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展望8月,鉴于近期油价上涨,新能源车或将迎来进一步增长。不过,随着电动车保有量日益提升,基础设施***紧张的问题再度显现。近期,部分地区充电费用上涨,“蔚来自建桩在部分时段不向其他品牌开放”“小鹏汽车收取充电桩霸位费”等新闻频出,引发各方激烈讨论,背后则是新能源车补能体系载荷再次面临饱和。就眼下来看,补能便利性仍然是制约消费者购买新能源车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