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文/李明会
在2023年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活动期间举办的2023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中国***原******表示,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大量新兴前沿技术的带动下,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运用科技手段开展创新的步伐现在明显加快。不过,在谈到当下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数字鸿沟、算法歧视等问题时,他表示,“技术本身是冷冰冰的,而当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领域,应当让它有温度,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
会上,***表示,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数字技术加持下的金融服务创新,不同于早期模拟手工式的金融电子化,而是全面地数字化,是从产品到服务贯穿经营与管理全过程的全新的金融科技创新。”
不过他也表示,数字技术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数字鸿沟、算法歧视等问题。“当算法被企业用于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基于数字化的机械逻辑可能会让运算结果对不同群体造成差别化对待。”他指出,在消费市场里有所谓大数据杀熟,这种行为同样也可能在信贷市场发生。对于金融消费者而言,技术是有门槛的,当数字技术对传统行为方式产生替代后,一些不熟悉技术的群体将会感到不方便,如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
***认为,金融的发展是为了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下的金融业要兼顾社会属性,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良性互动。技术本身是冷冰冰的,而当技术应用到金融服务领域,应当让它有温度,让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民生,赋能普惠金融,缓解信息不对称,让更多的人以更低的成本更便捷获得金融服务。
他同时表示,今后,金融科技是金融业统筹发展与安全当中的一道必答题,金融是一个特殊行业,金融业具有涉众性,科技没有改变金融业的风险属性,并且由于技术的特性,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险传播,扩大了风险影响范围,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升级中,金融科技创新要遵循金融业务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规律,金融标准不能迁就于技术手段,特别是不能因为盲目追求技术便捷而降低金融风险防范标准,要让技术为金融服务,帮助实现金融功能,其中也包括实现防范金融风险的功能。同时,金融监管也要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积极应对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全新挑战,强化金融科技创新的穿透式监管,不断健全与数字化金融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编辑:孟俊莲